起因:https://v2ex.com/t/951385#reply47
結論:
國內工人數量多外加勞動法執行不嚴格,造成企業用工成本低,從而讓企業可以合理的進行大規模裁員,變相也有了 35 歲危機。
從社會資源的角度,企業招收的工人是使用社會資源培養的。國家花錢辦學校,培養了眾多大學生,這些大學生流向企業,為企業創造價值。
在企業效益不好,或者工人成本變高(性價比變低)的時候,按照勞動法的規定,企業是需要進行調岗或者培訓的,培訓的費用自然是需要企業來支付的,這就變相增加了工人的成本。而招收新員工的成本比對老員工進行培訓的成本更低,因此企業通過變相裁員,可以把老員工調岗或培訓的費用重新轉嫁給社會,從而降低企業的用工成本。
在經濟向好的時候,裁掉的員工可以快速找到合適的工作岗位,國家所付出的社會資源沒有那麼多,是可以接受的。
在經濟變差的時候,企業效益變差,大幅裁員,大量的工人被拋向了社會,需要付出更多的社會資源來對這些工人進行再培訓教育,或創造更多的就業岗位來消化這些工人,這對於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。
在未來人口數量變少之後,企業招新人的成本變高,當招新人的成本和對老員工進行再培訓的成本相持平的時候,企業就會更傾向於對老員工進行再培訓或者調岗。
按出生人口以及當年的畢業人數來看,人口上已經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降低,目前國家大力發展製造業,基本上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,每年消化幾百萬應屆生應該問題不大。所以拋開當前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不說,對於經濟好轉之後的就業情況,我是持樂觀態度的。